支持 0
反对 0
举报
2023-07-04 21:47
1、什么叫回避? 回避制度是为了保证案件公正审理,在法定情形下,原审判人员不得参加审理工作,而更换其他审判人员参加案件审理工作的制度。 2、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回避? 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应当自行提出回避,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更换审判人员: (1)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、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; (2)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厉害关系的; (3)担任过本案的证人、鉴定人、勘验人、辩护人、诉讼代理人的; (4)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、辩护人有夫妻、父母、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; (5)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,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。所谓其他利害关系,是指本人与本案当事人存在比较密切、比较容易导致不公正处理案件的社会关系,比如老战友、老同学、好朋友、或者是恩人、仇人关系等。 ![]() 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,但是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: (1)未经批准,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、辩护人的; (2)为本案当事人推荐、介绍代理人、辩护人,或者为律师、其他人员介绍办理该案件的; (3)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财物、其他利益,或者要求当事人及其委托人报销费用的; (4)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宴请,或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各项活动的; (5)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借款、借用交通工具、通讯工具或者物品,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在购买商品、装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给予好处的。 另外,凡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工作人员,不得参与该案其他程序的审判。 3、回避人员包括哪些 包括:审判长、审判员、代理审判员、书记员、翻译人员、鉴定人、勘验人。 4、回避方式有几种 (1)自行回避。审判人员遇有法定情形时,主动退出本案的审理相关工作。 (2)申请回避。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,有权申请回避。 5、当事人如何申请回避 当事人可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向法院申请有关人员回避。申请回避时,应说明理由。回避申请应在案件开庭审理时提出但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后知道的,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。 6、法院会在多长时间对是否回避做出决定 法院应在申请提出的3日内,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做出决定。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,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。复议期间,被申请回避的人员,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。法院对复议申请,应当在3日内做出复议决定,并通知复议申请人。 |
谢谢您的回答~!